“彝族赛装节”发源于楚雄州永仁县直苴村,距县城67公里。直苴有23个自然村,有649户人家,人口2800,彝族人口占100%,自称“倮倮”。“彝族赛装节...【查看更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居住在云南的傣族同胞都要在金沙江边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窝巴节。“窝巴”,傣语意为鱼的聚会,窝巴节原意旨在祈求渔业丰收...【查看更多】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查看更多】
手巾舞,流行广南县者兔、底圩、那伦和麻栗坡县的南朵一带,是壮族侬支系的一种自娱性集体舞,壮语称为“陇阿拉”,多在节庆、婚嫁喜事时跳。参舞...【查看更多】
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地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古城。它始于唐代永徽年间,系由庙会演变而成,其产生与佛教在...【查看更多】
花脸节是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彝族独有的传统节日,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而得名。“花脸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普者黑一带最著...【查看更多】
建水是中原文化与边民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之地,有500多年历史的建水文庙,是儒家文化得以在建水广泛传播的重要载体,建水历史上也因此具有了崇尚儒...【查看更多】
彝族酒歌是武定彝族一种古老的民歌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境内。武定彝族酒歌有“挪衣”、“道嘎”、“...【查看更多】
五月份在戌日或亥日举行,称“五月年”;六月份选其中间的3-5日举行,称“六月年”,哈尼人叫“苦扎扎”节。“五月年”、“六月年”均为磨秋节。磨...【查看更多】
“阔时”节是居住在怒江境内的傈僳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传统民族节日,延续至今最少已有500年的历史,是傈僳族欢庆丰收、品尝劳动成果、祈望来年风调...【查看更多】
白族“绕三灵”,白族称为“观上览”,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地区的所有白族村寨,发源传承的历史迄今已有1000多年。绕三灵的内容涵...【查看更多】
插花节,是大姚县昙华山彝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当地人又称彝年,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在昙华山的千柏林中举行。这一天,天刚蒙蒙亮,嘹亮的过山号就...【查看更多】
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了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以及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生活。常见的东巴...【查看更多】
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聚居区,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目瑙纵歌产生年代...【查看更多】
花脸节是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彝族独有的传统节日,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而得名。“花脸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普者黑一带最著...【查看更多】
弄娅歪属民间祭祀性舞蹈,又称牛头舞,流行于云南广南、西畴、马关等县壮族侬支系。“弄”即跳或耍之意,“娅”指女性,“歪”指水牛。弄娅歪极富...【查看更多】
彝族酒歌是武定彝族一种古老的民歌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境内。武定彝族酒歌有“挪衣”、“道嘎”、“...【查看更多】
纳西族热美蹉是纳西族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的一种原始集体歌舞,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坝子东北的大东乡,包括玉龙雪山以东、金沙江以西的崇山峻...【查看更多】
作为云南花灯主要流传地之一,嵩明的传统花灯活动十分兴盛,据史料记载有超过200个村寨曾有花灯活动。除元宵灯会期间的表演外,嵩明花灯还在各种民...【查看更多】
丽江县骡马会一年两度,即“三月会”与“七月会”。“三月会原为黑龙潭会”,为清代以来纳西族群众进行祭祀龙王、祈求丰收及物质交流的活动。时间...【查看更多】